这些年,武夷岩茶出现了一种现象。
如果有人问你:喝的什么岩茶?
你答:肉桂。
对方势必继续追问:哪里的肉桂?
言下之意,是“牛肉”?“马肉”?还是“猪肉”?
哦,对了!我先解释一下:
牛肉,是牛栏坑地区,所产肉桂茶的简称。
马肉,是马头岩地区,所产肉桂茶的简称。
至于猪肉,其实是竹窠地区,所产肉桂茶的戏称了。
取“竹”与“猪”,谐音而命名。
总而言之,光说出“水仙”、“肉桂”的品种名称还远远不够。
而一定,要说出具体的小山头,好像才算是“资深茶人”。
我们不禁要问:
虽然都是岩茶,只有三坑两涧的才好吗?
虽然都是肉桂,但牛肉和马肉真的风格迥异吗?
带着以上问题,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。
品质与土壤
归根结底,强调马肉或是牛肉,其实就是在强调土壤与茶树品质之间的关系。
那我们就不妨先来看一下,古代茶学家和现代科学家对于“品质与土壤”问题的看法。
1.《茶经》内容
“上者生烂石,中者生砾壤,下者生黄土。”
小结论
上中下是指茶叶的品质。
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茶叶品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。
2.科学解释:
茶树是喜欢酸性土壤的植物。因此种植茶树的土壤一定要保持PH值5以上的酸碱度。
此外,土壤还要有一定的透气性、透水性、保肥、保水。
同时还要求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对茶叶的品质也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岩茶与洲茶
上一部分,我们讲到了土壤类型与茶叶品质的关系。
现如今,我们按照茶树生长环境的差异,将岩茶分为了“正岩”、“半岩”和“洲茶”三大类。
首先,这种分类法并不是今人的发明。
其次,这种分类法也具有科学的依旧。
我是文献学出身,那么不妨还是从古代茶学经典入手吧。
1.《续茶经.八之出》内容
《随见录》:“山上者为岩茶,水边者为洲茶,岩茶为上,洲茶次之。”
2.正岩、半岩和洲茶
正岩区:土壤含砾量高、土层较厚、土壤疏松,通风透气性适中。
而且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含量非常丰富。
其中钾的含量最高,这可茶叶香气的合成有提高作用。
半岩区:是粘土和砂砾土的结合,所以透水透气性不如正岩区。
洲茶区:以红壤为主,粘性颗粒也非常多。
透水透气性都比较差,但保肥能力较强。
3.小结论
民国时期,就已经有茶叶工作者前往武夷山进行调查。对其土壤进行深入研究。
而综上所述,这些土壤因素使得正岩区的茶叶鲜叶所含的茶多酚、咖啡因、氨基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洲茶区的茶叶鲜叶。
所以正岩产区所制岩茶香高、味浓、鲜醇不涩和所处的土壤条件有密切关系。
思考与讨论
1.正岩问题
具备香高、味浓、鲜醇不涩等特点,
小结论:正岩茶,确实可以有非常优异的品质。
但不可以讲,香高味浓,鲜醇不涩的岩茶,都一定是正岩茶。
2.土壤问题
茶汤的品质是天时(品种问题)、地利(环境问题)、人和(工艺问题)综合造就的产物。
小结论:过分强调“天时”、“地利”、“人和”哪一个因素,都有失偏颇,也都有炒作的嫌疑。
3.坑涧问题
三坑两涧之内的土壤之间差异其实并不大,想喝出差异很难。
小结论:如今大谈“马头岩”、“牛栏坑”等“坑涧”,其实就是一种“山头茶”的炒作思路。似乎要走类似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山头的路线,
如果真有差异也是因为工艺造成的。山头的炒作将导致整个茶产业受到巨大的影响。
我从未否认过“正岩茶”的优质。
只是想说明,过分强调或单一强调“正岩”,则是欠妥的论调。
以上内容,一定会得罪不少人。
想必会遭到质疑,亦或者受到指责…
但我还是认为,既然是学问就应该可以探讨与商榷。
所以几经思考,我还是愿意将自己对于岩茶的一点思考,讲出来与大家分享。
愿提一家之言,只算是抛砖引玉。
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多的关注与思考,当下岩茶火热背后的一些不良现象。
编辑:粒粒
校对:齐航
设计:静平
杨多杰,“多聊茶”创始人,历史文献学硕士,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。“中华茶人联谊会”特约茶文化讲师,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、顾问及常驻嘉宾
出版作品:《北京秘境》、《北京秘境2》、《北京深处-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》、《茶经新解》
曾在《世界博览》、《时尚旅游》、《精品购物指南》、《中国国家旅游》、《中华遗产》、《旅行家》、《社区》、《Timeout》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
微信公号:多聊茶
新浪微博:@杨多杰 @多聊茶
人 人 讲:【杨多杰的多聊茶】直播间
广播电台:北京文艺台FM87.6 《吃喝玩乐大搜索》周二嘉宾
本公众号所有文字、音频、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
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,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、改编、引用
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